首页

SM视频论坛

时间:2025-05-22 23:11:42 作者:山西太原:高三学生备战高考 浏览量:11956

  骑行、登山、露营、徒步……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,有不少市民走向户外,走进大自然,通过户外运动的方式,享受春天的气息。

  户外运动,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。“我们常说的走出室内,到户外运动,其实是广义上的户外运动,严格来说应该叫室外运动。”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丁祥华说,“而户外运动,是在山川、河流、草地等自然资源中进行的一些体育休闲活动,鼓励大家走进大自然、拥抱大自然。”

  据介绍,户外运动包括了水上、航空、登山、冰雪、汽摩等多种运动类型。此外,还有针对青少年的户外营地教育,囊括了户外运动、野外生存、自然教育、人文教育、国防教育等。

 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、天津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主席梁强认为,我国户外运动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,大致分为五个阶段,“第一阶段是科考探险阶段,随后经历了专业赛事阶段、全民健身阶段、融合发展阶段,到目前的户外生活美学阶段。这反映了我们国民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对于户外运动需求的不断变化。”

  “我从2003年开始接触户外运动行业,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些爱好者、发烧友自发组织活动。”四川天迈洲际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波说,“现在,大家对于户外运动要求越来越高。就以户外营地来说,消费者已经不仅关注场地环境,还对营地的配套活动、服务、保障等提出了更多的需求。这也促使我们从业者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营地服务。”

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近年来,中国户外运动发展迅速,《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(2022-2025年)》显示,截至2021年底,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。丁祥华说:“户外运动涵盖了体育赛事、休闲旅游、青少年培训等多种业态,是多行业交叉、内容丰富、涉及范围广泛的一个新兴行业,发展前景广阔。”

  由于中国户外运动开展时间较短,不少项目普及率还不高,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户外运动的需求呈现较大差别。一部分消费者,由于国内供给不足,服务质量无法保障,于是转而到国外体验,导致消费外流;而另一部分消费者,仍对户外运动缺乏足够了解,消费能力还有待挖掘,导致行业动力不足。而如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,完善行业生态,也正是中国户外运动未来发展巨大潜力所在。

  2023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体育总局、自然资源部、水利部、国家林草局印发《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明确提出要把户外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,同时,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 3 万亿元。

  在梁强看来,“供需不平衡”是中国户外运动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。“首先,户外运动需要空间,而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远远不够;其次,我国户外运动人群在环保意识、户外技能方面还要进一步提升;最后,户外运动作为一项跨多个行业的项目,其发展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。”

  人民网记者 杨磊 【编辑:唐炜妮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瓦努阿图群岛发生6.1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

有记者提问:今天是巴勒斯坦第76个“灾难日”。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加沙地带超3.5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,至今未看到局势缓和的迹象。根据联合国方面的数据,随着以色列扩大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的攻势,已有将近45万巴勒斯坦人逃离拉法。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?

东京大学一名60多岁教授因偷拍女性下属被停职

10月3日,香港邦瀚斯于秋季拍卖会上呈献来自印度、尼泊尔、中国西藏等的历史瑰宝,当中压轴的拍品为一尊明代永乐年的铜鎏金文殊菩萨像,估价达800万港元。此外,香港邦瀚斯也呈献越南艺术家枚中栨首度曝光的肖像画《项链》,估价达400万港元。多项珍品同期展出及拍卖,以推动东南亚现当代艺术发展,展现文化多元面貌。(记者李志华)

航天科普小说为孩子们埋下逐梦航天的种子

(五)双方将深化安全合作。保持两军高层沟通和各层级交往合作。加强两国执法部门交流,支持中老警务合作中心建设和运行,合力打击各种形式的跨境犯罪。就反干涉、反分裂、防范抵御“颜色革命”等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,共同维护政治安全和制度安全。加大保护在本国工作、生活的对方国家公民生命、财产安全及双方重大合作项目安全。

2024年1—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.3%

有记者提问:据报道,日本众议院近日通过总额约为112.57万亿日元(约7500亿美元)的2024财年预算法案。其中,防卫预算约为7.9万亿日元(约525亿美元),较2023年上涨约1.1万亿日元(约73亿美元),创历史最高纪录。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?

国防部: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

汉内斯·菲尔纳:对我来说,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联系思维,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、纠缠和相互依存的。在这种思维模式下,所有事物都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展现自身的存在和意义。因此,人类与自然、人与人、不同文化之间都应该建立共生“和谐”的关系。这种共生关系,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整体与部分之间动态关联的深刻理解,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可靠的基础,同时也推动了人类与环境、人类与社会、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进步。我认为,这种联系思维产生了团结、包容与和平。通过接触中国哲学和中国政治,我开始对“和谐”概念产生了更多兴趣。这也是本次武夷论坛上,我选择“和谐与社会主义”作为发言主题的原因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